第12章 .木耳豆腐包子
關燈
小
中
大
“小姑,咱家能在菜園子裏種點糖吃嗎?”黃念花一臉天真地等待著小姑的回答。
五歲的小女孩,有張小小的瓜子臉,瘦瘦的小尖下巴,兩道濃黑挺秀的眉毛,和一雙烏溜滾圓的大眼睛。被這麽漂亮的孩子註視著,黃豆芽都不忍心告訴侄女,生怕看見這雙純真的眼睛中流露出失望的神情。
上一世,黃豆芽在這雙眼睛中看過太多隱忍、悲傷、淒涼、絕望和麻木的表情了,這一世不想再讓這雙美目失去光彩。
人和人之間的緣分就是這麽奇妙,都說侄女像姑姑,黃念花確實長得跟黃豆芽有幾分相像。
但上一世,白芷跟養母黃念花卻沒有一絲血緣關系,兩人的出生地也隔了好幾百裏,但兩人卻偏偏長得十分相似。
黃家人全都不在了,孤身一人的黃念花,在五歲的白芷身上看到了自家小姑的影子,再也控制不住對親人的思念了。
這也是為啥當初在張家沒有一點話語權的黃念花,拼了命也要收養白芷的原因。
那時候帶著白芷逃難的爺爺已經去世了,如果黃念花不收養她,白芷可能五歲那年就死了。
“饞貓,糖是種不出來的。”黃念文雖然也想吃糖,但這不影響他嘲笑妹妹。
黃豆芽的回憶被小侄子可愛的話語打斷了,湧上心頭的悲傷被沖淡了不少。
兩個孩子饞糖饞得厲害,黃豆芽又是個慣孩子的,雖然沒有錢買糖,但好歹咱們會熬糖。
現在家裏田地這麽多,不用也是浪費,還不如自家種一些小麥和糯米,以後想啥時候做糖就啥時候做糖,家裏的東西想咋吃就咋吃,也不讓人心疼。
要想熬制麥芽糖,就得種小麥和糯米,小麥還好說,找片空地就行了,糯米卻是要種在水田裏的,這就有些麻煩了。
再麻煩的事也阻礙不了吃貨對美食的向往,黃豆芽在前院的空地上劃了兩片空地,一片用來種小麥,一片壘上田壟,往田裏面灌了水,等泡好了地,過一陣子種糯米。
種糯米需要育苗,黃豆芽編的柳筐就被臨時征用了,黃豆芽在屋地上鋪一層稻草,把筐裝上土放在稻草上,然後在筐裏育苗,屋子裏燒著火炕,溫度正適合育苗。
小麥和糯米種子都是當時在吉德縣買的,當時是打算回家再熬點麥芽糖哄孩子的,奈何家裏一直忙,就把熬糖的事情拋諸腦後了。
關外種糯米的人家少,糧鋪裏的糯米大多是從關內運過來的,去殼的糯米價格不便宜,黃家囊中羞澀,就買了帶殼的糯米,打算回家自己磨。
沒成想這糯米還買對了,現在正好可以當做種子用。
黃豆腐兩口子看自家小妹跟家裏的兩個孩子沒差別,也任由家裏三個孩子胡鬧,反正家裏現在啥都不多就是地多,隨她們仨折騰吧,萬一真折騰出花來,那也不錯。
家裏現在也沒啥活了,黃豆芽除了帶倆孩子去河邊撿柳絮,剩下的時間都在家裏編草鞋,直到草鞋已經裝滿了一筐,才意識到自家五口人好像穿不完這麽多草鞋。
草鞋今年留著不穿,明年就沒這麽結實了,還不如便宜賣了,反正是無本的買賣,便宜賣了也不心疼,哪怕換點糧食也行啊。
黃豆芽把這一筐的草鞋放在了大哥的豆腐車上,讓大哥賣豆腐的時候順便幫自己賣賣草鞋,價格讓大哥看著定。
陳家村和葦子溝村是移民比較早的村子,而且裏面有不少戶人家是本地人。
本地人家的糧食一般比較多,生活條件要比移民們好不少,這些人家最舍得拿糧食換豆腐吃。
雙頂山村和大荒地村則跟蓮花山村差不多,村民們大多都是移民戶,村裏只有三五家本地人。移民戶大多是近幾年才過來的,跟黃家一起移民過來的不少人家被分到了這兩個村子。
近年來移民過來的村民,家裏條件都不怎麽好,還有不少人家在跟朝廷借糧吃,不過也是有不少人家舍得用糧食換豆腐吃的。
現在家家戶戶也沒什麽菜,大豆腐還是很受歡迎,而且黃家做生意實在,豆腐都壓得很厚實,無論是拌醬吃還是燉著吃,味道都很好。
黃家的豆腐經常不夠賣,好些人家在黃豆腐這都提前訂貨,生怕自家吃不上。
黃豆腐偶爾碰到家裏有雞鴨鵝的人家,就會提出用豆腐換雞蛋,想給家裏人改善改善夥食。
不過雞蛋在村裏是硬通貨,鎮上有專門收雞蛋的地方,雞蛋是可以直接換成錢的,所以大部分人不願意換。黃豆腐也不能強迫人家,所以家裏已經好久不見葷腥了。
不過只要有舍得拿糧食換豆腐的人,黃家五口人的口糧就不用犯愁了。唯一的缺點就是手頭沒錢,想買點啥都買不成。
自從上次吃過一回肥豬肉後,黃家就再也沒吃過肉了。
關外這邊吃肉不是隨時都能買到的,一般都要在趕集時才能買得到豬肉。
吉昌鎮逢一是鎮上的大集,不過黃家人因為忙著開荒,搬了新家以來,一次都沒趕過集。
眼瞅著就要到初五的端午節了,五月初一這天還是鎮上的大集。
端午節是黃家搬家之後過的第一個大節,不管咋樣,也不能過得太寒酸了。
久不吃葷腥,不光是兩個孩子饞,黃豆芽自己也饞得厲害。移民路上雖苦,但天天還能吃到魚兒呢,野鴨蛋也沒少吃,現在魚魚吃不到,蛋蛋也沒有,由奢入儉難啊。
黃豆芽也不是沒去村裏的小河撈魚,奈何那條小河水太清亮了,清涼到都能看到小河底下的石子,而且這小河太寬了,也沒法堵魚,家裏的兩個魚簍派不上用場,已經被當成筐用了。
野鴨蛋倒是碰見過幾回,開荒的時候端過兩窩,吃了幾頓解饞,不過後來就再也沒碰見了。
野鴨倒是愛在荒草甸絮窩,不過現在野草都長到人腰那麽高了,灌木就藏在荒草裏。
要想在那麽大片的荒草地裏找點野鴨蛋,一不小心衣服就被刮破了,家裏總共就這麽幾件衣服,刮出大口子,縫都不好縫。
魚捉不成,野鴨蛋撿不成,黃豆芽只能帶著兩個孩子去山上碰運氣,倒是撿了不少木耳,雖說換不了錢,但卻很好吃,還能給家裏添道菜。
以前在老家時,柴火珍貴,為了節省柴火,除了給黃豆芽和孩子們煮點粥之外,家裏的主食主要是雜糧餅子。
貼餅子省柴火,薄薄的餅子貼在鍋邊,借著熬粥的火,能貼出家裏一天吃的餅子。
不過現在家裏不缺柴火了,金氏也不吃幹巴巴的餅子了,家裏的主食換成雜面饅頭和包子了。
家裏賣不掉的豆腐捏碎,往裏面放上切碎的木耳和韭菜,包成包子。這樣做的包子裏雖然沒有油,但也是相當的好吃了。
豆腐香和韭菜香充分混合在一起,滑嫩的豆腐和口感純正的木耳,顯得粗糧做的包子皮也不那麽的噎人了。
黃家這夥食,在蓮花山村裏算是數一數二的好夥食了。黃念文這個小淘氣包,特別愛拿著包子出去吃,享受一幫孩子圍在他身邊流口水的情形。
雖說現在家裏能吃飽飯了,但家裏的錢是真的見底了。雖然從老家帶來的錢還剩一些,但金氏和黃豆腐也不敢輕易花掉。畢竟這一年還沒過去呢,誰知家裏會不會有啥急用錢的時候。
據說關外的冬天很難熬,咋樣也得留些應急錢,現在黃家要想花錢就只能現賺了。
黃豆腐這些天趕著驢車在五個村子裏換豆腐,雖然沒賺到一文錢,但家裏的黃豆和高粱米是不缺了,尤其是黃豆,攢了足足三大布袋子。
為了在初一的大集上多賺點錢,黃豆腐和金氏提前五天開始挑豆皮。曬幹的豆皮保存好了,放一年都沒問題,也不怕做多了賣不出去。
挑豆皮用不上黃豆芽,黃豆芽也不能再繼續編草鞋了,家裏編的草鞋又快攢滿一筐了,這些天總共才換出去三雙,換了一斤高粱米,這點米連煮飯都不夠,家裏只吃了頓高粱米粥。
草鞋換不出去,極大地打擊了黃豆芽的信心,但家裏剩下的草鞋也不能就幹放著,只能趕集的時候去碰碰運氣了。
這些草鞋要是能賣出去就再好不過了,要是實在賣不出去,就只能厚著臉皮跟別人以貨換貨了。
不能編草鞋了,黃豆芽又閑不住,就又帶著兩個孩子上山了。
黃念文和黃念花自打跟在小姑身後混了一陣之後,性格肉眼可見的活潑了,跟村裏的孩子們玩得十分開心。
大人忙的時候,兩個孩子就出門找村裏的小孩一起玩,他倆的玩伴主要是跟黃家一起移民過來的八戶人家中的孩子。這些孩子在移民的路上就混熟了,現在就自發成了一小幫,天天在村路上撒歡亂跑。
不過即使玩得再開心,只要黃豆芽喊一聲要上山了,這倆孩子麻溜就撇下小夥伴們,興沖沖地跟著小姑往山上跑。
黃念文現在學會了趕驢車,只要上山就搶先坐在趕車的位置處,生怕被小姑搶了先,黃豆芽只覺好笑,她巴不得幹坐車呢,趕車又不是啥好活,小傻子才搶呢。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
五歲的小女孩,有張小小的瓜子臉,瘦瘦的小尖下巴,兩道濃黑挺秀的眉毛,和一雙烏溜滾圓的大眼睛。被這麽漂亮的孩子註視著,黃豆芽都不忍心告訴侄女,生怕看見這雙純真的眼睛中流露出失望的神情。
上一世,黃豆芽在這雙眼睛中看過太多隱忍、悲傷、淒涼、絕望和麻木的表情了,這一世不想再讓這雙美目失去光彩。
人和人之間的緣分就是這麽奇妙,都說侄女像姑姑,黃念花確實長得跟黃豆芽有幾分相像。
但上一世,白芷跟養母黃念花卻沒有一絲血緣關系,兩人的出生地也隔了好幾百裏,但兩人卻偏偏長得十分相似。
黃家人全都不在了,孤身一人的黃念花,在五歲的白芷身上看到了自家小姑的影子,再也控制不住對親人的思念了。
這也是為啥當初在張家沒有一點話語權的黃念花,拼了命也要收養白芷的原因。
那時候帶著白芷逃難的爺爺已經去世了,如果黃念花不收養她,白芷可能五歲那年就死了。
“饞貓,糖是種不出來的。”黃念文雖然也想吃糖,但這不影響他嘲笑妹妹。
黃豆芽的回憶被小侄子可愛的話語打斷了,湧上心頭的悲傷被沖淡了不少。
兩個孩子饞糖饞得厲害,黃豆芽又是個慣孩子的,雖然沒有錢買糖,但好歹咱們會熬糖。
現在家裏田地這麽多,不用也是浪費,還不如自家種一些小麥和糯米,以後想啥時候做糖就啥時候做糖,家裏的東西想咋吃就咋吃,也不讓人心疼。
要想熬制麥芽糖,就得種小麥和糯米,小麥還好說,找片空地就行了,糯米卻是要種在水田裏的,這就有些麻煩了。
再麻煩的事也阻礙不了吃貨對美食的向往,黃豆芽在前院的空地上劃了兩片空地,一片用來種小麥,一片壘上田壟,往田裏面灌了水,等泡好了地,過一陣子種糯米。
種糯米需要育苗,黃豆芽編的柳筐就被臨時征用了,黃豆芽在屋地上鋪一層稻草,把筐裝上土放在稻草上,然後在筐裏育苗,屋子裏燒著火炕,溫度正適合育苗。
小麥和糯米種子都是當時在吉德縣買的,當時是打算回家再熬點麥芽糖哄孩子的,奈何家裏一直忙,就把熬糖的事情拋諸腦後了。
關外種糯米的人家少,糧鋪裏的糯米大多是從關內運過來的,去殼的糯米價格不便宜,黃家囊中羞澀,就買了帶殼的糯米,打算回家自己磨。
沒成想這糯米還買對了,現在正好可以當做種子用。
黃豆腐兩口子看自家小妹跟家裏的兩個孩子沒差別,也任由家裏三個孩子胡鬧,反正家裏現在啥都不多就是地多,隨她們仨折騰吧,萬一真折騰出花來,那也不錯。
家裏現在也沒啥活了,黃豆芽除了帶倆孩子去河邊撿柳絮,剩下的時間都在家裏編草鞋,直到草鞋已經裝滿了一筐,才意識到自家五口人好像穿不完這麽多草鞋。
草鞋今年留著不穿,明年就沒這麽結實了,還不如便宜賣了,反正是無本的買賣,便宜賣了也不心疼,哪怕換點糧食也行啊。
黃豆芽把這一筐的草鞋放在了大哥的豆腐車上,讓大哥賣豆腐的時候順便幫自己賣賣草鞋,價格讓大哥看著定。
陳家村和葦子溝村是移民比較早的村子,而且裏面有不少戶人家是本地人。
本地人家的糧食一般比較多,生活條件要比移民們好不少,這些人家最舍得拿糧食換豆腐吃。
雙頂山村和大荒地村則跟蓮花山村差不多,村民們大多都是移民戶,村裏只有三五家本地人。移民戶大多是近幾年才過來的,跟黃家一起移民過來的不少人家被分到了這兩個村子。
近年來移民過來的村民,家裏條件都不怎麽好,還有不少人家在跟朝廷借糧吃,不過也是有不少人家舍得用糧食換豆腐吃的。
現在家家戶戶也沒什麽菜,大豆腐還是很受歡迎,而且黃家做生意實在,豆腐都壓得很厚實,無論是拌醬吃還是燉著吃,味道都很好。
黃家的豆腐經常不夠賣,好些人家在黃豆腐這都提前訂貨,生怕自家吃不上。
黃豆腐偶爾碰到家裏有雞鴨鵝的人家,就會提出用豆腐換雞蛋,想給家裏人改善改善夥食。
不過雞蛋在村裏是硬通貨,鎮上有專門收雞蛋的地方,雞蛋是可以直接換成錢的,所以大部分人不願意換。黃豆腐也不能強迫人家,所以家裏已經好久不見葷腥了。
不過只要有舍得拿糧食換豆腐的人,黃家五口人的口糧就不用犯愁了。唯一的缺點就是手頭沒錢,想買點啥都買不成。
自從上次吃過一回肥豬肉後,黃家就再也沒吃過肉了。
關外這邊吃肉不是隨時都能買到的,一般都要在趕集時才能買得到豬肉。
吉昌鎮逢一是鎮上的大集,不過黃家人因為忙著開荒,搬了新家以來,一次都沒趕過集。
眼瞅著就要到初五的端午節了,五月初一這天還是鎮上的大集。
端午節是黃家搬家之後過的第一個大節,不管咋樣,也不能過得太寒酸了。
久不吃葷腥,不光是兩個孩子饞,黃豆芽自己也饞得厲害。移民路上雖苦,但天天還能吃到魚兒呢,野鴨蛋也沒少吃,現在魚魚吃不到,蛋蛋也沒有,由奢入儉難啊。
黃豆芽也不是沒去村裏的小河撈魚,奈何那條小河水太清亮了,清涼到都能看到小河底下的石子,而且這小河太寬了,也沒法堵魚,家裏的兩個魚簍派不上用場,已經被當成筐用了。
野鴨蛋倒是碰見過幾回,開荒的時候端過兩窩,吃了幾頓解饞,不過後來就再也沒碰見了。
野鴨倒是愛在荒草甸絮窩,不過現在野草都長到人腰那麽高了,灌木就藏在荒草裏。
要想在那麽大片的荒草地裏找點野鴨蛋,一不小心衣服就被刮破了,家裏總共就這麽幾件衣服,刮出大口子,縫都不好縫。
魚捉不成,野鴨蛋撿不成,黃豆芽只能帶著兩個孩子去山上碰運氣,倒是撿了不少木耳,雖說換不了錢,但卻很好吃,還能給家裏添道菜。
以前在老家時,柴火珍貴,為了節省柴火,除了給黃豆芽和孩子們煮點粥之外,家裏的主食主要是雜糧餅子。
貼餅子省柴火,薄薄的餅子貼在鍋邊,借著熬粥的火,能貼出家裏一天吃的餅子。
不過現在家裏不缺柴火了,金氏也不吃幹巴巴的餅子了,家裏的主食換成雜面饅頭和包子了。
家裏賣不掉的豆腐捏碎,往裏面放上切碎的木耳和韭菜,包成包子。這樣做的包子裏雖然沒有油,但也是相當的好吃了。
豆腐香和韭菜香充分混合在一起,滑嫩的豆腐和口感純正的木耳,顯得粗糧做的包子皮也不那麽的噎人了。
黃家這夥食,在蓮花山村裏算是數一數二的好夥食了。黃念文這個小淘氣包,特別愛拿著包子出去吃,享受一幫孩子圍在他身邊流口水的情形。
雖說現在家裏能吃飽飯了,但家裏的錢是真的見底了。雖然從老家帶來的錢還剩一些,但金氏和黃豆腐也不敢輕易花掉。畢竟這一年還沒過去呢,誰知家裏會不會有啥急用錢的時候。
據說關外的冬天很難熬,咋樣也得留些應急錢,現在黃家要想花錢就只能現賺了。
黃豆腐這些天趕著驢車在五個村子裏換豆腐,雖然沒賺到一文錢,但家裏的黃豆和高粱米是不缺了,尤其是黃豆,攢了足足三大布袋子。
為了在初一的大集上多賺點錢,黃豆腐和金氏提前五天開始挑豆皮。曬幹的豆皮保存好了,放一年都沒問題,也不怕做多了賣不出去。
挑豆皮用不上黃豆芽,黃豆芽也不能再繼續編草鞋了,家裏編的草鞋又快攢滿一筐了,這些天總共才換出去三雙,換了一斤高粱米,這點米連煮飯都不夠,家裏只吃了頓高粱米粥。
草鞋換不出去,極大地打擊了黃豆芽的信心,但家裏剩下的草鞋也不能就幹放著,只能趕集的時候去碰碰運氣了。
這些草鞋要是能賣出去就再好不過了,要是實在賣不出去,就只能厚著臉皮跟別人以貨換貨了。
不能編草鞋了,黃豆芽又閑不住,就又帶著兩個孩子上山了。
黃念文和黃念花自打跟在小姑身後混了一陣之後,性格肉眼可見的活潑了,跟村裏的孩子們玩得十分開心。
大人忙的時候,兩個孩子就出門找村裏的小孩一起玩,他倆的玩伴主要是跟黃家一起移民過來的八戶人家中的孩子。這些孩子在移民的路上就混熟了,現在就自發成了一小幫,天天在村路上撒歡亂跑。
不過即使玩得再開心,只要黃豆芽喊一聲要上山了,這倆孩子麻溜就撇下小夥伴們,興沖沖地跟著小姑往山上跑。
黃念文現在學會了趕驢車,只要上山就搶先坐在趕車的位置處,生怕被小姑搶了先,黃豆芽只覺好笑,她巴不得幹坐車呢,趕車又不是啥好活,小傻子才搶呢。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